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能源转型回顾与展望.doc

    • 资源ID:97745       资源大小:12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能源转型回顾与展望.doc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能源转型回顾与展望文章导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电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选取1978年以来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40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了12.26个百分点,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上升了8.12个百分,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1.77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下降比例83.9%,碳排放强度下降比例86.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能源发展变化显著,能源发展已从追求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改革开放40年我国能源转型回顾与展望执笔人:闫湖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1 我国能源发展40年回顾从1978至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硕果累累。40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及消费规模、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能源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从能源生产总量看,2018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36.83亿t,居世界第一,石油总产量达到1.89亿t,天然气产量1615亿m3。1978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6.18亿t,石油总产量达到1.04亿t,天然气产量138亿m3。40年来煤炭生产总量、天然气总产量、石油总产量分别增加了5倍、0.87倍、10.7倍。从能源消费总量看,197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仅为5.7亿t标准煤,2018年则达到46.8亿t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7.2倍。2018年,原油产量1.9亿t,比1978年增长0.8倍;天然气产量1615亿立方米,增长10.7倍;一次电力产量7.1万亿千瓦时,增长26.3倍。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能源消费呈高速增长态势,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强有力支撑作用。从能源消费结构看,2018年我国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电、水电、非水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58.3%、19.6%、7.4%、2.0%、8.3%、4.4%,1978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只有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分别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1.2%、23.3%、3.0%、2.5%,40年来我国煤炭、石油占比分别下降了13%、3.7%,清洁能源比重上升16.7%。4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0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第一大国。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6亿kW,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9%;发电量6342亿kWh。其中,风电累计装机18426万kW,居世界第一,发电量3660亿kWh;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17463万kW,居世界第一,发电量1775亿kWh。新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领域最耀眼的亮点,重构着我国能源结构体系。2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能源转型成效评价能源转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课题组选取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强度5个指标进行评价,数据选取1978、1990、2000、2005、2010、2015、2016、2017、2018年,经计算指标值见下表。表 我国能源转型各指标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方面,1978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只有5.7亿吨标煤,化石能源占比高达97.5%,其中煤炭占比71.2%、石油占比23.3%、天然气占比3.0%,也反映了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2018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6.8吨标煤,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85.3%,其中煤炭占比58.2%、石油占比19.6%、天然气占比7.4%。40年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规模增长了7.2倍;非化石能源比重2.47%上升到14.73%,上升了12.26个百分点,2020年15%目标完成在即;煤炭在能源消费比重大幅下降,下降了13个百分点,石油占比略有下降,天然气占比略有上升,低炭是我国能源转型重要方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初主要是由水电主导,197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17%,到2018年占比已达到25.83%,其中水电:非水可再生能源比例1.9:1。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方面,我国从1990年开始有了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发电量仅有1亿kW·h时,占比0.011%,在2008年占比也仅有0.8%,之后10年经历了大发展,到2018年占比已达到8.92%,10年时间上升了8.12个百分点,但目前比重还比较偏低,德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达32.2%。总体来说可再生能源有力支撑了我国能源转型。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方面,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1978年的3.73%上升到2018年25.50%,提高了21.77个百分点,进步非常显著,世界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最高是日本,比值达28.29%。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高,达90%以上,再电气化是我国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必然趋势。单位产值能耗方面,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从1978年的2.511吨标准煤/千美元下降到2018年0.42吨标准煤/千美元,下降比例83.3%,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能耗水平仍然偏高,是美国的2.4倍,日本的4.4倍,去产能、调结构仍是我国今后一项长期艰巨任务。碳排放强度方面,我国碳排放强度从1978年的4.1千克/美元下降到2018年0.85千克/美元,下降比例79.3%。这些年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坚决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等一些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单位产值碳排放仍然偏高,美国是0.35千克/美元,日本是0.26千克/美元。经计算,我国改革开放40年能源转型指数(ETI)对比如图所示,能源转型指数从1978年0.098提高到2018年0.915。40年来中国能源转型成效显著,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是能源转型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受资源禀赋所限,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能源转型面临巨大挑战。此外,近年来虽然风电、太阳能发电高速增长,但由于网源协调发展考虑不足,出现了弃风、弃光的问题。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持续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风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图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能源转型指数(ETI)对比4

    注意事项

    本文(改革开放40年中国能源转型回顾与展望.doc)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