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形成、危害与改良主要措施.docx
《盐碱地形成、危害与改良主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碱地形成、危害与改良主要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盐碱地形成、危害与改良主要措施目录1 .前言12 .我国土壤盐碱化的分布23 .盐碱化的产生24 .盐碱地的危害34.1.对建筑工程的危害34.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34. 3.对植物的危害45.影响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具体因素45. 1.概述45. 2.自然因素45. 3.人为因素56,盐碱化土壤改良措施56. 1.物理改良56.2.水利改良66.3.化学改良76.4.农业措施76.5.生物改良86.5.1.概述86.5.2.种植和翻压绿肥:86.5.3.躲盐巧种:86.5.4.铺生盖草:96.5.5.抗盐栽培:96.5.6.植树造林:91 .前言土壤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壤退化的问题之一。全世界盐渍
2、化土壤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盐碱地的产生,使得大面积的土壤资源难以利用。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盐碱化土壤产生的具体原因吧。2 .我国土壤盐碱化的分布我国盐碱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具体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总耕地总面积的15%。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的各个地区,从美洲、欧洲、亚洲到澳洲,到处
3、都有大量含盐、干燥、板结、荒芜的盐碱地。据统计,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所覆盖的陆地面积几乎占陆地总面积的10%o我国盐碱土按土壤盐类的组成可以分为内陆盐碱土、滨海盐碱土和冲积平原盐碱土三大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及东部沿海地区,盐碱荒地约3460万公顷,其中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左右。我国内陆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盆地和干旱平原地区,如西北内陆盆地,沿黄河经济带等地区。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溶解、风蚀及含盐岩土层中的盐分在地表水及风力作用下,转移到土壤中形成盐碱土。冲积平原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冲积平原,松辽平原以及三江
4、平原上,主要是由于河床淤积或兴修水利等因素使得地下水位升高,致使局部地区土壤盐碱化。滨海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沿海地区,如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江苏及浙江沿海地区。盐分主要来自海相地层沉积和不恰当的农业灌溉已经地面沉降产生的局部海水倒灌等。3 .盐碱化的产生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简单说,就是土壤里边含有太多盐分。就像大家吃饭时盐放多了,人吃了会不舒服,植物也是一样,如果土壤表面的盐分太多,超过了植物能够承受的范围,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就会形成土壤盐碱化。盐碱化土壤是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累积到地表形成的。形成土壤盐碱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
5、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如蒸发等作用力。在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的地区,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则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经过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了土壤盐碱化;对于很多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的地区,当洼地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在此处,也形成盐碱地。4 .盐碱地的危害盐碱地的形成既与自然因素有关,又与人为因素有关。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对土地的不合理灌溉及耕作等。盐碱地的一般特征有:土壤易滞水,通气性、透水性差,土地升温慢
6、,土壤中酶活性低,有机质转化慢,土壤肥力差、宜板结、渗透系数低等。盐碱地不仅妨碍工程建设,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林业生产,给环境、经济和社会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4.1.对建筑工程的危害盐碱地土质中含有大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地下水中氢离子形成的酸,对混凝土不利的成分,会导致混凝土被腐蚀,从而影响钢筋等内部组成,进而使基础承载力受到影响,被严重削弱。其中氯离子主要腐蚀钢筋,造成混凝土破坏。硫酸根离子也会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形成钙巩石结晶。钙巩石是水泥水化产物的成分之一,它在碱性条件下是一种针状结构,但在酸性条件下,钙巩石晶体吸收更多的水,体积膨胀,形成板条状晶体。这种晶体的体积一般是水化产
7、物体积的23倍,因此,它会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内应力,造成混凝土损害。4.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由于土壤理化性状差,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除了有极少数的耐盐植物生长外,基本寸草不生,造成森林和草原的大面积退化,进而加剧温室效应,严重影响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4. 3.对植物的危害盐碱地土壤胶体富含钠离子,湿时胶体分散,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干时剧烈收缩,结成硬块,板结情况十分严重,造成耕作困难,而且严重妨碍作物生长。由于土壤溶液中盐分离子浓度高,土壤中溶液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会造成植物根系脱水,从而抑制其生长发育,此外,高浓度的盐分干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会破坏作物对其它离子的吸收,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盐碱地 形成 危害 改良 主要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