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窟列鸣沙 崖壁披五霞——走进敦煌艺术的世界.docx
《千窟列鸣沙 崖壁披五霞——走进敦煌艺术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窟列鸣沙 崖壁披五霞——走进敦煌艺术的世界.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千窟列鸣沙崖壁披五霞走进敦煌艺术的世界莫高窟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右上角飞天(唐)中信出版社供图【读书者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资深教授杨琪先生的著作敦煌艺术通识课,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能让读者近距离感受敦煌艺术的通识读本。书籍选取敦煌石窟艺术中的重要作品,从壁画、绢画、彩塑、飞天、乐舞、建筑、经卷、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敦煌艺术的精髓,并用明白晓畅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将敦煌的奥秘娓娓道来。杨先生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之余,长期从事大众艺术普及工作。他的讲述,专业而又通俗,能带领读者轻松走进敦煌艺术的世界,感受敦煌的神韵。传承之美打开这本通识读本,宛如穿越到了“风摇才圣柳空千里
2、,月照流沙别一天”的敦煌。在这里,有中国最美的石窟艺术代表敦煌石窟。“我们不要急急忙忙地进入洞窟,可以先站在敦煌石窟对面的三危U上远眺”“你看,在旭日的照射下,那一排排洞窟,好像闪着万道金光。特别是那雄伟的九层楼,辉煌灿烂,使人心动。”读本的开篇,已动人心弦。接着,作者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漫漫黄沙之中,会有如此辉煌的石窟艺术?它何时创建?何时全盛?何时衰败?为什么全盛?为什么衰败?这些被人忘却了的洞窟,何时、因为何事才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这些,是一位普通读者欣赏敦煌石窟艺术,需要进行的知识储备。而作者也在读本的第一、二讲专门作了回答。敦煌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鸣沙山、盘瓠丘两侧的峡
3、谷中,是中国现存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风格最独特的石窟之一。敦煌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史时期的修建和扩建,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这些石窟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和艺术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石窟内的壁画、雕像、佛典等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它们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风貌等重要信息,为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敦煌文化也为研究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东西文化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证据。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4、。而敦煌艺术是绘画、彩塑、建筑的综合体,是古代艺术和生活的立体缩影,通过敦煌艺术,我们得以看见中国古人超越时代的美学创造。因此,读懂敦煌艺术,就读懂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历史中殊为重要的一处艺术文化图景。读本中,作者不仅讲述了敦煌的来由,还对历代敦煌艺术的基本特征与传承关系作了基本梳理。如果将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个读本本身也是一条脉络清晰的河流。北凉的古朴、北魏的刚健、隋代的庄重、唐代的雍容都在读本中一一可见。敦煌的古朴与厚重、盛大与雍容,在图像中,也在文字中,又一次传承下来、流传开来。流变之美“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汉使牧羊旌节,阕氐上马琵琶。”这是明人杨慎描述敦煌
5、的词句。盛大的敦煌,承载了数千年的文明。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敦煌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为抗击匈奴,汉武帝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统一河西,并派张骞“凿空”西域,通过“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和阳关、玉门关),移民屯田,保证了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从而揭开了敦煌辉煌历史的一页。三国魏晋南北朝,仓慈、皇甫隆先后任敦煌太守,他们抵制豪强,保护西域商旅,改进农耕技术,使百姓蒙惠。东晋十六国时战火烽烟四起,但敦煌地区则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教振兴。前秦建元二年,由沙门乐傅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由此开启了敦煌延续一千余年的艺术世界。南朝刘昭赘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窟列鸣沙 崖壁披五霞走进敦煌艺术的世界 崖壁 披五霞 走进 敦煌 艺术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