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晁错被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晁错被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晁错被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晁错被杀(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J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本朝衣,斩车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
2、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J上日:“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J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班固汉书)材料二: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学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已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便差菱反JU佳A且夜餐卷妾包面技之,使不至於累
3、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回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节选自苏轼晁错论)注袁盎,就是爰盎。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使吴A楚反B错己C身任D其危E日夜淬砺G东向H而待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错衣朝衣”的第一个“衣”字的用法跟“乌鹊南飞”的“南”字的用法相同。B.东市,刑场,本义东面的市场,汉代在长安东
4、市处决死刑犯,故后泛指刑场。C.捐,舍弃,与成语“捐弃前嫌”“细大不捐”的“捐”义相同。D,间,指离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中的间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景帝先前很信任晁错,不但采纳了他削藩的建议,在七国发动叛乱后,汉景帝还跟晁错商议平叛的军事安排。B.晁错忠心为国,为了消除诸侯对朝廷的威胁,力主削藩,而吴楚等七国却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其实他们早已准备多年。C.校尉邓公直言进谏,劝告汉景帝不要诛杀晁错,因为杀晁错不但是替诸侯报仇,还堵住了朝中忠臣直言进谏之路。D.苏轼认为封地被削减,七国一定会发生叛乱,此时晁错如果能亲自率军队讨伐吴楚七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被杀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