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代寓言感悟先人智慧.docx
《走进古代寓言感悟先人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古代寓言感悟先人智慧.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走进古代寓言,感悟先人智慧于娜【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因此,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是我们一线教师应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文言文是中国古代语言的精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古代寓言更是蕴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基于以上,本文结合教育部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以笔者的课堂教学吕氏春秋察今节选为课例进行分
2、析,以文化传承为取向,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让学生在古代寓言中感悟先人无穷的智慧。【关键词】小学语文;古代寓言;传统文化小学阶段学生对吕氏春秋并不陌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自相矛盾与六年级上册中伯牙鼓琴都出自吕氏春秋。这部古籍是由吕不韦召集宾客所编撰的集诸子百家的言论于一体的巨著。其用一篇篇短小精悍、用事说理、语言朴实、生动形象的文章记载了 一个个传神的故事或寓言,或讽刺时事,或寄托教训等;全书共有二百余篇寓言故事,本文所分析的教学案例为吕氏春秋察今中节选的两篇寓言故事,分别是刻舟求剑、引婴投江。可以说是对教材外的古代寓言这一传统文化内容的承接和拓展。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篇幅短小,道理却深刻
3、明显,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一个课例分析。一、立足文本一一以读促悟在文言文教学中以传承文化为取向的第一步还是要立足文本进行高频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行文之美,了解故事大意,树立人物形象,丰富文化积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所选的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郎朗上口。因此本课将在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中体验古代寓言文言形式所带来的语言美:在行文上的简洁之美和节奏变化的韵律之美。首先把句子节奏划分好,读准字音,读好句读,汉语那美妙的节奏感自然得以显现。学
4、生反复诵读后,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也不需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对文本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候出示译文,学生对比来读,又可以体会到古代寓言寥寥几句行文的简洁之美。在反复诵读中,除了读好节奏,一些关键的词句也要指导学生读好,更好的感悟人物形象之美,使得抽象的人物具象化。例如“遽(j 0 )/契(qi)/其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关注“遽(jd)”的意思是快速的意思,在朗读中语速加快,以体现他不失时机,反应敏捷。接着他还自言自语,及时提醒自己,千万别忘记,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是吾剑/之/所从坠。“学生反复诵读,这样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蠢的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语言
5、美和形象美的基础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感知带来的文化美。一些能体现作者的批判态度的字词要引导学生重读。例如在刻舟求剑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尾的反问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在诵读中把重音放在“惑”字上。又如引婴投江中“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作者的态度集中体现在“悖”字。寓言所表达的批判态度就十分明确了。二、立足文体一一想象故事小学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对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不要求字斟句酌,尤其切记逐字逐句翻译。支玉恒执教学弈时提出“讲故事,应该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性发挥,也就是所,可以添油加醋,但是要添得合情合理,加得有滋有味。”因此在立足文本,让学生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
6、由发挥,把寓言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丰富寓言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形式便于孩子理解原文,而且能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古代寓言,更好的感悟小小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例如,在引婴投江这篇寓言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对照解释先理解文章大意,然后组内同学互相讲述故事,老师巡视指导,最终呈现出来的寓言故事妙趣横生:孩子挣扎的动作、哭泣的声音、路人的纷纷指责以及当事人的窘迫的状态都为这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生气。这样创编的过程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中国古代寓言生动有趣、与时俱进,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承。三、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进 古代 寓言 感悟 先人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