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理制度.docx
《消防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理制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作战训练安全管理要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消防救援队伍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内务条令、消防救援队伍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要则。第二条本要则适用于消防救援队伍实施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开展业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第三条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减少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四条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第五条各级消防救援队伍主官为本级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
2、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第二章火灾扑救第六条着装登车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在跑动中着装。(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坐车内,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第七条车辆行驶车辆在行驶途中,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
3、外。(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须减速慢行。(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第八条车辆停靠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停靠。(二)必须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三)举高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四)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第九条个人防护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
4、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靴子等基本防护装备。(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可能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五)高空作业时,必须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防止玻璃坠落伤人。第十条火情侦察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一)进入
5、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第十一条阵地设置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阵地。(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
6、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三)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设置水枪阵地。(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冷却结构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第十二条灭火进攻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攻路线及射水(射
7、流)方式。(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五)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队伍 作战 训练 安全管理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