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思考.docx
《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开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开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便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对小学教学实践的观察和尝试,谈谈对主动学习这个问题的看法。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
2、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课前安排这样的情境:电脑演示“小鸡吃食的动画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了左盘4只,右盘6只),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想象和猜想的欲望。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其中,提出第1、2、3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依次递减,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共提问题6个,
3、有两个错误。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新课。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包含了与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它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在课中或课尾进行。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上也有尺子!这句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问题的情境中。“身上的尺子到底在哪里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谜底:食指宽大约为1厘米,两臂伸开是自己的身高等。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的过
4、程中,了解了身子上的尺子在哪里,从而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形成了更清晰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表象。2、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那么、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拟、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
5、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方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正确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方法,得出这样几组:page一10101010109182736455再引导学生讨论最正确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拟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2还有一个规律是,第一个数9、8、7、6、5依次减1,第二个数是1、2、3、4、5依次加1,也就是渗透了“数列的知识。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学生主动 学习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