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docx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2023出血转化是指缺血性卒中期间因多种潜在机制而导致的缺血灶内出血。目 前出血转化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结果,可发生在梗死灶内,也可在梗死 灶远隔部位。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 患者需要使用导丝、导管及取栓支架等器材,对于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 狭窄导致的闭塞还可采用支架置入术维持血流。开通血管后可能会导致再 灌注损伤出现出血转化,其发病率为46.0%-49.5%o出血转化可分为症 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sICH )和非症 状性
2、颅内出血(a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aICH ),根据 欧洲急性卒中合作研究II标准SlCH被定义为CT或MRl可见颅内出血且 有临床加重(如嗜睡、偏瘫加重)或NIHSS评分增加4分。研究显示SlCH 与死亡风险增加和功能不良密切相关。本文对AIS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预测及防治出血转化提供参考。01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流行病学2016年法国开展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 发生率为46.0% ,其中SlCH发生率为2%o 2020年一项来自巴西的多中 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3、结果显示,取栓组aICH发生率为51.4% ,sICH 发生率为7.2%o 2021年中国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AIS单纯行血管 内治疗的患者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为21.7%其中SlCH发生率为7.8%。 有研究数据显示,血栓抽吸后72h内SlCH发生率达15.98% ,但此类患 者90d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SlCH的患者(65.3% vs. 18.8% ,P 0.001 )o 上述研究表明SlCH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02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出血转化的发生是多个相互关联的病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多种病 理生理机制。2.1 氧化应激脑组织被认为是机体最
4、易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 )的器官。氧化应激是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的一个普遍特征,可打破ROS的动态平衡,导致ROS在体内蓄积。在氧 化应激条件下,过量的ROS会破坏DNAs蛋白质和脂质,进而损伤血管 内皮细胞,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出血转化的发生。谷胱甘 肽过氧化物酶-1 ( glutathione peroxidase-1 , GPx1 )作为一种强抗氧 化剂可以清除ROSo研究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PxI缺失小鼠在短 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
5、on , MCAO )术 后表现出更严重的血脑屏障渗漏。因此,GPxI在保护脑微血管系统免受 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可能减少出血转化事件的发生,但仍 需进一步研究验证。2.2 炎性反应近年来淡性反应已被认为是AIS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的潜在机制。 研究显示,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比永久性MCAO模型组大鼠更早导致中 性粒细胞浸润,且在纹状体、皮质等部位聚集的数量更多。短暂性MCAO 模型组小鼠灌注恢复后可观察到白细胞浸润聚集,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 如TNF-CXx IL-I等,启动局灶性无菌性免疫反应,破坏血脑屏障,进一步 促进出血转化。目前关于炎性反应和出血转化间的关系还停留在动
6、物模型 上,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相关性。2.3 血脑屏障损伤出血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脑屏障的损伤密切相关。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 鼠中,电镜下可观察到连接内皮细胞的基质和基膜的完整性缺失,有的可 见胶质细胞突起肿胀或退行性变,这些改变会影响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使其通透性增加而诱导出血转化。多项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再灌注引起金 属蛋白酶的释放和激活可引起基底膜的破裂,导致出血转化。血脑屏障破 坏的程度取决于缺血的持续时间。因此,晚时间窗血管再通增加了再灌注 损伤导致出血转化的风险。另外,血管内治疗过程中的操作可能损伤大脑 的小动脉或毛细血管,造成血脑屏障的损害,增加出血转化的可能。一项 基
7、于MRI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血管内治疗后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与随后出 血转化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03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3.1 危险因素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出血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取 栓次数增多/开通时间延长、较高的NIHSS评分等。目前高龄是否为SlCH 的危险因素始终存在争议。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在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 术的AIS患者中,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的预后更好,出现SlCH的 风险更低。然而,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高龄( 80岁)患者与年轻患者 机械取栓术后SlCH的发生率(5.5%vs.5.9% , P=0.769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但老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缺血性 血管 治疗 出血 转化 研究进展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