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论文.doc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经历了历史的提 炼和考验,是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蕴含着带有中华民族 特色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思想风貌,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 世界观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 育中的价值及渗透。本论文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过程在校园文化建 设、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学科建设、课外活动与实践、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 题。探析将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地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的路径。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渗透一、作为德育内容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一)爱国主义,自强不
2、息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发展 的精神支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老骥伏杨,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生有顺境逆境,但我们还是要怀抱初心,在 逆境中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命运跟每个人都 息息相关,历史朝代的更替中,涌现出很多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他们拼尽生 命为祖国而战,是每个青少年的榜样。有国才有家,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的爱国情怀需要渗透在德育过程的始终。这些在小学语文书上都有出现,比 如课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朱德的扁担、 七律长征等,还有回顾拓展部分,经常是有关爱国主
3、义以及自强不息的名 言警句。(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规定的道德规范,懂礼、知礼、守礼 同时也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孟子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即人就要 知羞恶,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耻观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无论什么时候诚信的重要性都不可以忽视。孔子最是强调这一点, 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道德需求,是立人 之本。课文诚实与信任、曾子杀猪、狼来了等寓言故事也告诉了我们 同样的道理。团结互助是人们推动中华民族强盛发展的必要精神。人心齐,泰 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等,都告诉我们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巨 大的力量。
4、(三)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等德育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首先是以身作则的德育方法,这个方法强调教育者不仅要对受教育者进行 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自身为榜样来影响受教 育者。其次是因材施教,这是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即针对受教育者不同的特 点来进行教育。在德育上,他也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道德水平来进行教育。针 对受教育者,他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教育方法:学思行并重,他认为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在德育上学习道德知识就要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才 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还有克己内省的方法,孔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孟子也提出过反求诸己的主张,慎独自律是我国历来都特别强调的德
5、育方法。二、德育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结合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 重也是有所提高,主要内容是一些具有教育性的故事以及英雄事迹等。在语文 课上,在讲到有关传统美德的课文时,老师先让几名学生站在讲台上朗读了自 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及典故,这一环节确实是调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 性。但是,在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直接开始了课文内容的学习,并没有将学 生所收集的传统美德知识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那么这样可能就会让学生将每 次课前收集知识作为一种任务,不会觉得这些传统美德只是很重要,就是迷迷 糊糊地把老师交给自己的作业在网上搜索
6、摘抄下来即可,缺少感知。其他学生 也根本不会认真去听或者是由于年纪小根本就不理解别人收集到的传统文化典 故及知识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课文学习结束后,老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思 想上的升华,比如,鼓励学生践行所学到的的传统美德或是文明精神。学生只 是简单的记住了这个蕴含着传统文化知识的典故,没有获得深刻的体会,可能 也不会有践行传统美德的意识。在其他学科教学,比如在数学、体育、音乐教 学中,更是没有传统文化的半点身影。(二)传统文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欠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也是将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小学生的 重要方式。课外活动属于隐性课程,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途径。学校通过组 织文学艺术
7、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给他们带 来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 知识和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激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优良传 统美德。但是,在小学里,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行的都比较 少。小学生可塑性极强,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形成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他们也 非常需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三)教师缺乏开发教材或实践活动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意识除了课文本身就是在讲优秀传统文化或传统美德时,教师会深入的剖析课 文中蕴含的思想性知识,比如课文课谈礼貌。老师先是让学生们在课前查 阅了相关知识,比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资料收集,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论文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小学 德育 中的 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