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开放手术要点.docx
《2024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开放手术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开放手术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开放手术要点摘要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 )是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治疗的瓶颈问 题。近年来微创引流已成为IPN治疗的首选但开放手术仍然是step-up 治疗模式的重要侬部分。在新的治疗模式下,不仅开放手术的指征和时 机应有新的认识和变化,开放手术的操作过程也应与时俱进。新的治疗模 式下IPN开放手术建议遵循“三个尽量不原则:(1 )尽量不干扰结肠下区 腹膜腔。(2 )尽量不做附加手术,简化手术操作。(3)尽量不指望首次手 术完全清除干净。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 )是临床常见的急危 重症之一,
2、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尤其是疾病后期(4周姐)发生的胰 腺坏死组织感染(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 IPN )及继发的多种并 发症(如脓毒性休克、腹腔出血、消化道屡等),是目前SAP治疗的瓶颈 问题,病死率高达15%35%1-2o自始以来,IPN的治疗模式在争 议中不断演变发展,2003年,黎介寿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和时 机的再认识一文中指出:可以预见,内镜治疗技术、腔镜微创技术和放 射介入技术的发展将成为SAP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3 o近年来, step-叩治疗模式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认同4 ,延迟(Delay ),弓|流 (Drain),清创(Debri
3、de )的3D理念,已成为当前IPN治疗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治疗模式下,如何合理把握IPN开放手术的指征和时机,仍 然是SAP多学科团队面临的关键问题5-8 o 2020年,笔者团队就这一 问题也发表了经验心得的总结9 0目前认为,虽然微创引流已成为IPN 治疗的首选,但开放手术仍然是step-up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 至可视为IPN治疗的压舱石。在新的治疗模式下,不仅开放手术的指征和时机应有新的认识和 变化,开放手术的操作过程也应与时俱进。20122021年10年间,笔 者中心共收治各类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病人4973例, 其中IPN病人1772例
4、(35.6% ), 308例(17.4% ) IPN病人接受了开放 手术。笔者认为新的治疗模式下IPN开放手术须遵循“三个尽量不原则。 具体如下。1 尽量不干扰结肠下区腹膜腔胰腺横卧于第1 2腰椎前方,为后腹膜所覆盖,是一个腹膜后器官,当 各种原因引起AP时,大量炎性渗液沿着胰腺及胰周的各个间隙扩散,常 积聚于网膜囊、肾脂肪囊周围及双侧结肠后等部位,但幸运的是,很少侵 及结肠下区的腹膜腔。结肠下区是指横结肠及其系膜与盆底上面之间的区 域,内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以及盆腔诸器官。因此,病程后 期,一旦炎性渗液和坏死组织感染后所形成的IPN ,依靠胃结肠韧带、横 结肠系膜、双侧侧腹膜等屏障
5、,与结肠下区的腹膜腔有着天然的隔绝,这 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也提示,在处理IPN的过程中,不论是经皮穿刺引 流,还是开放手术引流,应遵循尽量不干扰结肠下区腹膜腔”的原则,不 宜将网膜囊和腹膜后的感染医源性地扩散至结肠下区腹膜腔。因为感染一 旦扩散至结肠下区腹膜腔,一方面会增加清理感染灶的难度,很多肠神间 的感染灶不论是穿刺引流,还是手术清除,难度都很大,甚至引起脓毒血 症,另一方面也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引起或加重胃肠功能障碍,甚至发生 小肠瘦,导致很多病人手术后肠内营养延迟或难以实施,这对IPN病人而 言是雪上加霜。那么,如何做到尽量不干扰结肠下区腹膜腔”呢?笔者团队的经 验是(1 羟皮穿刺置管引
6、湖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 经皮窦道软镜和经皮肾镜等微创引流尽量经腹膜后入径。(2)尽量选择肋 缘下横切口,不建议选择腹正中切口。根据对一些在外院手术后转诊至中 心的SAP病人的观察,笔者发现部分术者会选择腹正中切口弓I流IPN。虽 然国外亦有学者推荐选择此类切口 10 ,但笔者认为选择该切口最大的 问题就是会将网膜囊和腹膜后的感染扩散至结肠下区腹膜腔,而且还存在 以下问题:(1 )不能充分暴露胰腺坏死组织。(2 )骚扰肠道导致术后肠功 能恢复延迟。(3)可能因为肠管水肿、腹腔高压等原因而不能关腹,需开 放腹腔。(4 )若因残余感染、出血等原因再
7、次开放手术,重新进腹的过程 会增加小肠屡发生的风险。另外,也有部分术者会选择侧腹壁小切口清除 坏死组织。这类切口适用于比较局限的单侧或双侧结肠后感染灶的引流, 但若同时有胰腺实质、胰头部、脾门附近等部位的坏死组织,采用此类切 口,暴露不彻底,引流不充分,而且一旦合并出血等并发症,止血将非常 困难。还有,部分术者会经脐建立气腹后腹腔镜下离断胃结肠韧带,进入 网膜囊清除IPN ,亦会造成医源性的结肠下区腹膜腔感染。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成立重症胰腺炎中心 以来,一直采用肋缘下切口行IPN开放手术,并依据坏死组织的范围选择 单侧或双侧肋缘下切口。国内,大部分专家亦推荐选择此类切口
8、11-12 o 笔者认为肋缘下切口有如下优点:(1 )此切口下方即为胃结肠韧带,离断 此韧带后就直接进入网膜囊和胰床,向左延伸可暴露脾门,向右延伸可暴 露胰头部、十二指肠外侧的坏死组织。(2)不需进入结肠下区腹膜腔,不 会造成医源性的结肠下区腹膜腔感染。(3)不骚扰小肠,术后肠道功能恢 复快。(4)即使因为残余感染、出血等原因再次开放手术时也非常方便, 不会带来新的损伤。当然,肋缘下切口因为要离断腹部肌肉,也会带来一些不足。(1 ) 不便探查结肠下区的腹膜腔,会遗漏一些小肠肠管的潜在问题,比如肠缺 血、肠坏死等。(2 )术后对呼吸功能的影响。(3)容易形成切口疝。但相 较而言,笔者认为选择肋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重症 急性 胰腺炎 胰腺 坏死 组织 感染 开放 手术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