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肾癌年度研究进展.docx
《2023中国肾癌年度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中国肾癌年度研究进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中国肾癌年度研究进展诊断部分由于乏脂肪错构瘤与肾细胞癌(RCC)鉴别诊断是临床难点,广东省人民 医院刘久敏教授研究团队开展一项研究,将实验室碱性磷酸酶(ALP)这 一指标引入传统CT影像学中,纳入32例乏脂肪错构瘤病例与133例肾 癌病例的实验室碱性磷酸酶与CT数据进行分析,发现RCC患者中ALP 较高,合并指标模型拥有更佳诊断性能,能够帮助区分乏脂肪错构瘤与肾 细胞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董培教授研究团队探索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 原(PSMA ) -1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检测在RCC中的检验性能,回顾50例实施PSMA PET/CT诊断的m
2、RCC 病例数据后,发现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 )比非透明细胞肾癌(nccRCC )拥有更高的标准摄取值(SUV ), PSMA PET/CT对转移性 CCReC肾区、骨、淋巴结和肺转移灶的诊断率分别为IO0%、95%、98% 及75% ,表明68Ga-PSMA-11 PET/CT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检测ccRCC转 移灶(尤其是骨和淋巴结转移灶)的方法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宁教授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CT影像组学的 研究,发现影像组学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无创性获取肿瘤相关信息,且BAP1 和TP53突变是CCRee的不良预后因素,CT图像特点的语义信息可以帮 助预测CCRCC患者是否合并
3、有不良突变。通过影像组学术前预警,泌尿 外科医生能预测肾癌患者预后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术中策略,这对于患 者术后的整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3。手术部分国产机器人在国内逐渐装机并用于泌尿外科手术,但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 均造成部分困难手术难以开展。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牛海涛教授研究 团队采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在5G技术的加持下对山东省内及省外的多家 医院进行远程肾部分切除术(PN),发现使用5G技术的远程手术对于肾 肿瘤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4 oPN是T1期RCC的标准治疗方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郭宏骞 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一项比较机器人辅助简单剜除术(RASE )和标
4、准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SRAPN )治疗临床Tl肾肿 瘤的手术切缘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单纯剜除在手术切缘阳性(PSM ) 率等关键指标上非劣于标准PN手术5。肾癌伴IV级癌栓手术是泌尿外科领域高创伤、高风险的金字塔尖级别 手术,传统开胸-体外循环方式风险高、损伤大,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和 马鑫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UROLoGY期刊发文介绍了一种机器人辅 助下的心包内控制技术,该技术可以安全、微创的完成IV级癌栓肾癌患 者手术,并减少与体外循环循环深度低温骤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而在 I级癌栓方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潞林教授研究团队进一步探讨了 近心端免阻断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5、7。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是泌尿外科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周利群教授团队通过300例患者资料建立3D-ADDD模型,试验证 实这一模型在预测并发症及实现Trifecta (阴性切缘,肾功能无下降,无 并发症)具有优势8。重庆西南医院王永权教授团队进一步研究了全息3D重建技术,发现全息 3D重建技术可帮助RARN术中决策,并且全息3D重建加持下进行超选 阻断在保证手术安全同时进一步减少热缺血再灌输损伤,保护患者的肾功 能9。肾门肿瘤是肾部分切除中最困难的一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 院薛蔚教授带领国际多中心团队尝试采用杂交技术-微波消融后免阻断免 缝合切除肾门肿瘤,回顾性分
6、析60例采用杂交手术患者预后,证实该技 术用于处理肾门肿瘤安全可靠口 0o在肾癌治疗进入到免疫联合治疗时代后,减瘤性肾切除术(CN )在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中的价值存在争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团队纳入30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后发现,先期CN联合靶向治疗更有利于患者预后11。系统治疗部分晚期肾癌已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但国内尚无免疫药物获批相关适应症。2023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和盛锡楠教授团队开展的In期 Renotorch研究强势出圈,打破现有晚期肾癌治疗经验均来自欧美主 导临床试验的局面其积极结果在ESMO大会进行口头报告并同步发表于 肿瘤学顶级期刊Annual of On
7、Cology杂志,得到了国际认可。国产 自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在中高危晚期RCC患 者中疗效明显优于舒尼替尼单药治疗,意味着中国晚期肾癌正式进入靶免 联合治疗时代口 2。在靶向治疗方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和盛锡楠教授团队牵头的伏 罗尼布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晚期RCC的二线治疗CONCEPT研究的积极 结果也于2023年年初发表,伏罗尼布是第一个国产原研RCC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VEGFR-TKi ),结果证实既往 VEGF-TKI治疗失败的晚期RCC患者,二线接受伏罗尼布联合依维莫司治 疗安全有效13。而关于靶免联合治疗的是否会增加肾脏毒性,广
8、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meta分析探索了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联 合治疗与标准方案舒尼替尼在晚期RCC患者中的肾毒性,结果表明与舒 尼替尼相比,免疫联合治疗肾毒性类似(血清肌酥水平)但蛋白尿风险有 所增加14。根治性肾切除术(RN )后的局部腹膜后复发(RPR)在RCC患者中很少 见,但其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且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因此,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研究团队对此展开探索,回顾多中心85 例RPR患者使用靶向治疗的转归后发现强巴向治疗后手术切除组肿瘤特异 性生存(CSS )期为96月,明显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组的CSS( 42月), 为这类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中国 肾癌 年度 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