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消防、防火、防爆、禁烟管理制度.docx
《某公司消防、防火、防爆、禁烟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消防、防火、防爆、禁烟管理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消防、防火、防爆、禁烟管理制度1 目的为加强公司消防、防火、防爆、禁烟管理,贯彻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从业人员。3 职责3.1 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负责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组织义务消防队并定期进行演练,制定相关管理台帐。3.2 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消防、防火、防爆、禁烟管理第一责任人。3.3 公司所有从业人员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参加灭火的义务。4 控制程序4.1 分类4.1.1 生产过程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分为甲、乙、丙、丁
2、、戊五类。4.1.1.1甲类:(1) 闪点28的液体,爆炸下限10的气体。(2)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3)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4) 遇酸、受热、撞击、磨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5) 受撞击、磨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6) 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本身自燃点的物质。4.1.1.2 乙类:(一) 闪点28至60的液体。(二) 爆炸下限10的气体和助燃气体。(三)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和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四)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
3、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物品。4.1.1.3 丙类:闪点60的液体,可燃固体。4.1.1.4 丁类:a.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物质。b.利用气体、液体或固体进行燃烧或作其它用途的各种物质。c.常温下使用或加工时难燃烧的物质。4.1.1.5 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时非燃烧的物质。4.1.2 爆炸危险场所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4.1.2.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三个等级:a.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为一级。b.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为二级。c.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
4、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为三级。4.1.2.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二个等级a.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为一级b.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为二级。4.1.3 火灾危险场所分三个等级a.一级: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b.二级: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c.三级: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4.1.4 公司禁烟(火)区公司生产区(前后大门之内):各分厂、车队、热电周围、水库、电石浆浓缩池、盐酸
5、贮槽、化建施工现场及其周围。公司办公区(1#、2#办公楼):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洗手间等。4.2 预防4.2.1 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4.2.1.1 加热用火加热易燃液体时,应尽可能避免采用明火而改用蒸汽等加热。若在高温反应或蒸馏操作中,须使用明火或烟道气时,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或隔离,封闭外露明火,并定期检查,防止泄漏。4.2.1.2 检修动火禁火区除生产用固定火源外,所有动火作业必须按照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办理动火证。 4.2.1.3 流动火花和飞火a.在易燃易爆区域和贮罐区等地点严禁电瓶车进入。b.允许车辆进入的区域,车辆排气管上必须装有火星熄火器等安全装置。c.在厂区内严禁吸烟。d.在
6、易燃易爆区域,禁止穿着不符合静电安全要求的化纤工作服。4.2.1.4其它火源a.防止易燃易爆物料与高温设备、管道表面相接触,可燃物的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b.严禁在高温管道和设备上烘烤衣服或放置可燃化学品。c.避免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和危险温度。d.消除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e.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和爆炸性物质的性质,对分厂内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电气线路等,分别采用防爆、封闭、隔离等措施。4.2.1.5导除静电h.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液体的设备和管道应有导静电接地装置。i.空气分离装置、保冷箱及其箱内设备管道应有导静电接地装置。j.用空气干燥、掺合、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
7、及管道应有导静电接地装置。k.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有导静电装置。l.防止雷电火花,根据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4.2.2 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4.2.2.1 采用安全合理的工艺过程a.按物质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工艺改革以火灾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替代危险性大的物质,以减小火灾爆炸的危险性。b.系统密闭及负压操作,设备应尽可能无泄漏。c.生产过程实现连续化和自动控制,以有利于安全生产。d.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惰性介质保护。e.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4.2.2.2 加强工艺参数控制,正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防止超温、超压和溢料、跑料。4.2.3 其他预防措施4.2.3.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公司 消防 防火 防爆 禁烟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