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
《重庆市璧山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璧山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庆市璧山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23-2025年)二。二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发展面临形势及机遇一、发展成效(一)创新贡献稳步提升(二)科技投入持续增加(三)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四)产业集群优势显现二、存在问题(一)自主创新发展活力不足(二)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不够三、发展机遇(一)数字经济科技革命形成新态势(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蕴含新发展(三)西部(重庆)科学城开拓新机遇(四)重庆大学城资源优势增强新动能第二章发展思路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原则(一)坚持深化改革(二)坚持主体培育(三)坚持人才为先(四)坚持开放合作(五)坚持科技惠民三、发展目标第三章科技工作重点任务一、
2、强化“1+3+N”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双龙科技创新小镇(二)三类科技创新平台(三)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四)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二、厚植发展良好创新生态(一)构建文化生态(二)涵养人才生态(三)打造研发生态(四)培育产业生态(五)完善金融生态三、助力产.业新生态创新发展(一)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二)拓宽科技服务新渠道(三)发展智慧物流新模式(四)打造智能应用新场景四、助推璧山高新区提档升级(一)提升研究院经济水平(二)服务场景经济迭代(三)推动璧山高新区大学城西区互动五、优化科技创新布局(一)一核牵引(二)多点联动(三)六园协同第四章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一、聚焦产业技术创新(一)加快拓展新一代信
3、息技术(二)发展壮大智能装备技术(三)靶向突破光电显示和电子信息技术(四)示范带动人口健康技术(五)纵深做强物流交通技术(六)提质增容乡村产业振兴技术(七)做大做优现代服务技术(八)大力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强化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引(二)着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三)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一)做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二)健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三)打造科技交易服务集聚区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二)引流高端人才聚集(三)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五、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一)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二)发展互联网科技金融(三)强化金融协同支
4、持科技创新第五章深化开放合作机制一、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一)加快跨国合作(二)引进全球创新资源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深化西部(重庆)科学城协同发展(二)加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第六章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协调保障二、规划实施机制保障三、财政科技投入保障四、优化科技政策环境第一章发展面临形势及机遇一、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璧山区着眼促进科技与经济的高度结合,深入实施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资源统筹初见成效,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科技创新创业日趋活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区、创新平台和基地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
5、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一)创新贡献稳步提升“十三五”末,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分别达728家、239家和49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64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92个,区级71个。企业研发机构集聚中高级职称人才656人,3个获得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称号,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68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数字经济实现营收1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0.4件。(二)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11%提高至2.95%
6、,争取市级研发费补助4900多万元。兑现科技创新奖励6100余万元,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5300余万元,组建总规模3000万(首期IOOo万)创业种子资金,支持10家初创科技企业380万元,组建1亿元(首期2000万)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12家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73亿元。(三)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组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规划建设西部(重庆)双龙科技创新小镇、产教融合生态示范区,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创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不断优化科技发展政策环境。
7、基本建立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四)产业集群优势显现建设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打造集光电研发、制造、综合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特色智能园区,联动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光电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建成重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和中车恒通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产能项目,引进高端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整车项目,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有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拥有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签约千秋堰生态康旅公园、云雾小镇、健康农业示范园、团坝园艺村、云兮健康谷、云雾森林公园等一批大健康产业项目,大健康产业集群初显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山区 十四 科技 创新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