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doc
《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一、工程概况的地基基础某项目地上建筑面积为13.45万m,地下建筑面积为4.3万m,总建筑面积为17.75万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地基土层为第四纪冲海积的黏土和淤泥层,基底岩性为侏罗纪熔结凝灰岩,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宾馆塔楼柱下荷载最大达3.8104kN,商务塔楼柱下荷载最大达3.5104kN,采用大直径灌注桩,平板式桩筏基础。经优化比较,桩径 7001100较为合理。商务楼和宾馆塔楼下筏板厚度为3m,其他位置底板采用厚板式,板厚为1.2m。针对本工程塔楼和辅楼预期存在的沉降差异问题,在各塔楼与辅房之间设置后浇带,并配合相应的后浇带处理措施和大体积混凝土
2、浇筑措施,解决了超长结构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问题和塔楼与辅楼间的沉降差异在基础底板中产生过大内力的问题。二、结构设计与计算结构体系。塔楼外框架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外框架体系将作为有效的承重支撑,大部分竖向荷载通过轴力方式向下传递,而混凝土核心筒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强大的抗侧力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6度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为150m,本工程两塔楼的房屋高度均为161.1In,仅超过11.1m;本工程属B级高度,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6度区框架一核心筒结构B级高度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为210m,还有48.9m才超限;大跨度钢结构
3、连廊的存在使得本工程属于特殊类型的高层建筑(大跨度连体)。但由于本工程塔楼高宽比HB为4.4并不大,两塔楼的平面及竖向结构特性变化较少,且连廊与塔楼采用弱连接,对塔楼耦合影响小。计算分析结果也表明无异常薄弱层出现,且以风荷载为控制水平作用。综上所述,本工程有两项轻微超限,设计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强措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顺利通过设计审。弹性计算。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特殊多、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PMSAP)及美国CSI公司的国际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ETABS等三个程序进行整体计算,均采用抗震耦联分析并考虑偶然偏心。用SAT
4、WE程序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两塔楼的自振特性计算结果见表1和表2,三个软件的计算结果较接近,从侧面反映出结构模型和分析的正确性。结构的主要振型以平动为主,扭转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之比,宾馆塔楼分别为0577、0605、0538,商务塔楼分别为0593、0603、0529,均小于085,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要求。 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结构在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点位移和最大的层间位移角,可见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度均小于规范限值。两塔楼产生的最大屋面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是X方向风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超高 建筑 结构设计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