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市场交易和投资回报机制思考.doc
《新型储能市场交易和投资回报机制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储能市场交易和投资回报机制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型储能市场交易和投资回报机制思考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新型储能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具备毫秒级快速响应和双向调节优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建设周期短,具有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发输变电设施利用效率等多方面作用,必然成为抢占能源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在能源变革中担负重任。然而,目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初期,相关的市场机制和电价政策还不够完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且缺乏可持续性,存在成本疏导不畅、社会主动投资意愿不高等问题,亟须加快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储能投资回报和成本疏导机制,
2、合理反映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引导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持续完善规模增长势头强劲2021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重磅利好政策。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对我国新型储能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2209号),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重点任务,提升规划落实的可操作性。该文件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示范、优化新型储能发展布局的重要依据
3、,为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仅在今年国家部委印发的文件中,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2129号)和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全部提及了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在一系列国家部委政策推动下,我国大部分省份都积极出台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方案,主要集中在“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方面,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非常有利。新型储能成本持续降低,呈现爆发式增长、跨越式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储能技术不断进步,成本
4、快速下降,产业应用快速发展。从单位造价来看,近年来,主流新型储能技术成本降低了30%50%(单位造价成本在12001600元/千瓦时),平均度电成本为0.60.9元/千瓦时。通过与电源侧深度融合,度电成本最低可达到0.3元/千瓦时,接近抽水蓄能成本(0.25元/千瓦时)。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电池和系统总成本将进一步下降,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573万千瓦,同比增长75%。其中,2021年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200万
5、千瓦,达到240万千瓦,同比增长54%,占全球市场新增规模的24%。此外,2021年新增在建、规划项目总装机规模2380万千瓦,在体量上具备发挥系统级作用的基础和条件。可以说,以2021年为起点,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发展阶段。共享储能模式大有可为,商业化运营前景可期。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138号),明确了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的市场机制改革方向,并指明租赁储能容量可视作可再生能源储能配额。2021年以来,湖南、山东、青海、山西、安徽等地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开发步伐逐渐加大,全
6、国已备案的在役、在建、规划项目总装机规模已达1200万千瓦,开启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新业态。从现有经验看,新能源配额租赁、调峰补偿是当前政策环境下共享储能较为可行的盈利模式。相较于新能源自配储能的分散式配置方式,共享储能的投资主体灵活,由多方主体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发挥各自优势,将对储能电站开发运营带来多重利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其开发和应用。市场机制有待完善是制约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新型储能部分应用场景已形成商业模式并具备经济性,但受制于储能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商业模式单一、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新型储能产业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究其原因
7、,主要在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电力市场和价格体系无法反映储能价值。在发电侧,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火电厂内加装新型储能。利用储能的快速调节性,改善火电的调频性能,从而获得更高的调频辅助服务补偿,最后实现储能和火电厂的增加收益分成。在这种“火储联合调频”的情况下,火电盈利能力较好,但由于调频辅助服务费用仅在发电侧内部分摊,尚未向用户侧疏导,新型储能获得的收益相当于发电侧内部的“零和游戏”,从长期看,发电企业投资储能动力不足,盈利模式难以持续,需要研究建立适合新型储能长期盈利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另一类是新能源配置新型储能。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新能源未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山西、甘肃等地为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市场 交易 投资 回报 机制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