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ST2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docx
《血清sST2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清sST2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血清sST2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脑损伤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其发生率不断升高,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根据发病原因,脑损伤分为两类: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和非创伤性脑损伤(non-traumaticbraininjury,NTBI)创伤性脑损伤是指在交通事故、爆炸等伤害中由机械力造成的损害,其病死率很高,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高达50%o非创伤性脑损伤主要指发生在心脏或呼吸骤停、代谢紊乱、脑卒中、濒死经历等之后的脑损伤,其中脑卒中是成人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80%)及出血性脑卒中(
2、占脑卒中的10%20%)。根据病理生理机制,脑损伤又分为原发怅囱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损伤是出血、缺血及外力直接引起的一种损伤,这种直接损伤导致的病理生理失衡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包括神经炎症、血-脑脊液屏障(BBB)破坏、细胞凋亡、坏死、能量代谢改变和自由基产生,其中神经炎症为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控制神经炎症的发展也成为治疗脑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为白细胞介素-33受体,属于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ST2与白细胞介素33结合可激活炎症反应,并参与某些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创伤、急性胰腺炎。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ST2也以可溶
3、性形式存在(sST2)。sST2以其半衰期短、生物变异性低、不受年龄、性人体重指数及肾功能影响的特点及其已知的预测价值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心肌梗死及脓毒血症,其单独或与其他工具联合使用有助于监测治疗及指导用药。本文将从sST2的生理特性作用、在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前景三个方面对sST2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做一综述。1. SST2的概述1989年日本学者TOMINAGA等在研究细胞周期GO-G1的转变机制时发现了一种cDNA克隆,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序列上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高度相似,特别是与小鼠白细胞介素1受体的胞外部分,暂将其命名为T1/ST2蛋白,并推测其作用可能与
4、生长信号传导有关。后研究证实ST2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1(inter1eukin-1receptor-1ike-1,I11R11)家族成员,位于人类染色体2q12上。ST2mRNA经过替代启动子剪接和3次转录处理后,产生了4种ST2蛋白亚型,包括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跨膜形式,即相对分子质量为67000的ST2配体(ST21)和3个细胞外IgG结构域;其二是较小的可溶性分泌形式,相对分子质量为37000,具有类似的细胞外结构,但没有跨膜和细胞内部分。2002年,WEINBERG等发现sST2在心肌梗死后小鼠的血清中短暂增加,且在人心肌梗死1d后体循环内水平升高,而其具体的表达机制仍是一团迷雾
5、。直至2005年由SCHMITZ等发现的白介素-33证实是其特异性功能配体,ST2的作用机制才逐渐明了。ST21主要存在于TH2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在活化的白细胞包括TH1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2组固有淋巴样细胞(I1C2s)、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中也有表达,在受到促炎刺激后,ST21与I1-33的I1-I样细胞因子结构域结合,招募并绑定I1-I受体辅助蛋白质(I1-IRACP)形成一个异源三聚体信号复合物,通过核转录因子KB(NF-K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RK/MAPK以及MAPK主要后续通路c-Junn端激酶(JNK)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又能促进促
6、炎细胞因子I1-3、I1-4和I1-5的释放。而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作为I1-33可溶性受体和靶细胞效应阻滞剂,在循环中通过与I1-33结合抑制I1-33/ST21信号转导?有益效应,如抑制Th2细胞的活化反应和抗炎细胞因子(I1-4、I1-5、I1-10、I1-13)的释放,调节Th1淋巴细胞的激活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已有研究证明,ST21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如哮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给予外源性sST2则会阻断其与配体结合从而下调Th2淋巴细胞功能,提示sST2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2. sST2与脑损伤机制2.1 sST2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炎症在脑
7、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过程涉及常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外周血白细胞穿透减弱的血-脑脊液屏障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其中,小胶质细胞在将炎症传播到损伤核心部位附近的组织中起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有两种亚型:M1和M2,其中M1亚型能够分泌较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a(TNF-)与较低水平的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O(I1-IO)。相反,M2激活会产生较氐水平的TNF-a,但会产生较高水平的I1-IO0在脑损伤急性期,小胶质细胞被招募到损伤部位,并从静止状态过渡到M1表型,分泌高水平的TNF-a和低水平的I1-IO,从而导致神经发生抑制、神经元丢失和器官功能障碍(所谓的小胶质细胞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清 sST2 脑损伤 相关性 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