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11章 补益剂.docx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11章 补益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11章 补益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方剂学讲义第十一章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的,功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补益剂。补益剂主要是补益虚损,充实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以调整或改善某些生理功能的衰退,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损之证。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因此,补益剂也相应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阴阳气血之间,在生理上既对立又统一,存在着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所谓阴阳互根气血相生=如若发生虚衰,同样能相互影响,出现气血两亏,阴阳并虚等病变。所以补益方剂,也应从人体阴阳气血的相互关系联结上来进行制方,俾使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的综合作用。张景岳、李东垣所指出的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
2、必于阴中求阳和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等。就是阴阳对立互根观点在立法制方上的具体体现。气血阴阳的虚损,本来就发生于具体脏腑病位。如阴虚有心阴虚、肝阴虚、脾阴虚、肺阴虚、肾阴虚;阳虚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气虚、血虚也可类推。由于脏腑之间关系密切,如脾虚可以导致肺虚,肾虚可以导致吁虚;补脾可以养肺,滋肾可以涵肝。所以五脏之虚,除了直接补益本脏外,也可采用补其相关脏器以收成效。其中古人更强调补益脾肾,认为二脏分主先天、后天,故补肾、补脾是补法中最根本的问题。这对临床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补益剂尚有峻补、平补之分,对病势急迫,如气血暴脱之证,宜用峻补,急救危亡。若对一般病势较缓、病程较长的
3、虚弱证,宜用平补,从容调养。峻补方宜药味少,使其药力专而牵制少;平补剂则可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等药,以体现治疗上的整体观念。一、补气剂补气剂是在补气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它具有补益正气的作用,主治脾肺气虚证,如倦怠乏力,呼吸少气,懒于言语,头晕自汗,面色光白,食欲不振,大使搪薄,或脱肛,子宫脱垂,脉弱等证。处方以补气药为主,根据需要,分别配伍健脾、升阳、固脱、滋阴、补阳等药物相助,来提高疗效。代表方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等。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功用】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症见面色光白,言语轻微,食少便滤,四肢乏力,脉细软或缓弱
4、。【方解】本方为治脾胃气虚的常用方剂。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必从健运脾胃着手。方中人参(党参)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为主药;白术健脾助运,为辅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炙甘草补中和胃,为使药。合而共奏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之效。【临床运用】本方为补脾益气的基产方,很多补益方剂都从此加减化裁而成,以广泛应用于临床:1 .脾胃气虚而兼气滞,症见院腹胀闷者,配陈皮以理气化滞,名异功散常用于小儿食少便清的脾胄虚弱证。2 .脾胃气虚而兼有痰湿,症见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气短者,加半夏”东皮以理气化痰,名六君子汤。常用于老慢支等病。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葭15克灸甘草6克人参(去芦)6克
5、当归6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6克【功用】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1 .脾胃气虚,症见食不知味,懒于言语,四肢倦怠,不耐劳动,舌嫩色淡,脉浮大无力。2 .气虚发热,症见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大而虚,3 .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久痢、久疟或便血、崩漏、子宫脱垂等。【方解】本方所治诸证,总的属于脾胃气虚所致。故方中以黄茜益气固表,人参补中益气,为主药;白术、炙草补气健脾,为辅药;当归配黄苗,益气生血,升麻、柴胡协助参、茜升阳举陷,且可解热;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俱为佐药。全方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因其甘温益气,且解气虚发热。【临床运用】本方系升阳益气的代表方剂,如能善
6、于化裁,则用途至广。1 .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感冒,发热不退、倦怠多汗,可以本方收效。2 .本方加枳壳或枳实,治疗气虚下陷之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效果较好。3 .老人气虚下陷成淋,以本方加木通、泽泻。升麻、柴胡升下陷之阳,木通、泽泻导浊阴下行,服之殊验(张氏医通)o4 .脾虚湿困,胸满体倦,可去当归,加苍术、木香,以健脾燥湿理气为治。5 .气虚血热兼见崩漏,可加白芍、山桅泄热止崩。本方为脾胃气虚而论,肾气虚者不适用,病后津气两伤者,亦不适合t阴虚大旺。肝阳上亢者,更忌用本方之甘温升散。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组成】人参4.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功用】补气敛汗,养阴生津。【主治】1 .
7、热病后期,气津两伤,眩晕,心悸,气短口渴,汗多体倦,脉来虚散。2 .久咳肺虚,咳嗽痰少,气短自汗,口舌干燥,脉象虚数。3 .暑天汗出过多,气耗津伤,肢体倦怠,眩晕少神,口干作渴,脉象虚数。【方解】本方证为邪热耗伤气津,累及心肺所致。以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气耗津伤,一则正气耗散,卫气不固,再则脉道不充,鼓动乏力,放气短汗多、脉虚无力。治宜补气养阴。方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主药;麦冬润肺生津,清心泻热J为辅药:五味子敛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药。全方相辅相成,可使心肺受荫,气充脉复,故名生脉。【临床运用】1 .夏季暑热,汗出过多,气津耗伤,口渴神倦,以及热性病后期津两伤。均可选用。2 .久咳伤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11章 补益剂 河北 方剂学 讲义 11 补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