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六章病因病机..docx
《中医护理学第六章病因病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第六章病因病机..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病机【重点难点】一、病因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一切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而引起疾病的原因都是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它包括了六淫、厉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医过以及先天因素等。(-)外感致病因素1.六淫:六淫概念:六淫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独立性与相兼性;转化性。(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性轻扬开泄,易伤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
2、气伤津;暑多挟湿。(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粘滞;湿性重浊;湿性趋下,易袭阴位。(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易致肿疡:火热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2.厉气:又称疫防、温疫、疫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感病邪。疫历的致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二)内伤致病因素1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内伤七情是指突然、剧烈或持久的七情刺激,引起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
3、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致病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直接伤及内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2)影响脏腑气机:主要表现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情志变化与病势密切相关。2 .饮食:饮食失宜包括三方面: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3 .劳逸:(1)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2)过逸:安逸过度,则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脾胃功能。(三)其他致病因素:包括外伤与虫兽伤、烧烫伤与冻伤等。(四)继发病因1 .痰饮:痰饮是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把较稠浊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痰饮多由外
4、感六淫,或饮食不节,或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2 .瘀血: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由于气虚、气滞、血寒、外伤等原因造成血液凝滞不散,都称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瘀血致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共同特点:疼痛;肿块;出血;面色薰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见细涩或结代等其他症状。二、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根据。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 .虚实病机虚与实是相对的病机概念,即是不足和有余的一对病理矛盾之反映。实,主要是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
5、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比较亢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病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可以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比较剧烈的证候表现。虚,主要是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正气对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2 .虚实变化病机的虚与实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可产生单纯的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还会出现虚实之间的多种变化,如虚实错杂,虚实转化及虚实真假等。甚至会出现某些与疾病本质不符的假象,而有“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和“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
6、虚。(二)邪正盛衰与病势趋向和转归经过正邪的斗争,疾病的转归通常有三种:正胜邪退,邪胜正虚和邪去正虚。阴阳失调(一)阴阳偏胜1阳偏胜,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寒之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火所致。阳以热、动、燥为特点O3 .阴偏胜,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滞中阳,遏抑阳气温煦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阳不制阴,阴寒内盛。阴以寒、静、湿为特点。(二)阴阳偏衰1 .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其
7、以肾阳虚衰(命名之火不足)最为重要。阳偏衰时,表现为温煦、推动和兴奋功能的减退。2 .阴偏衰即阴虚,指人体之精、血、津液等阴液不足,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一般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亏少和滋养、内守、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阴偏衰多由于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伤阴所致。阴虚病变以肺、肝、肾之阴虚为主,其中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为多见。(三)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四)阴阳格拒1 .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衰极之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维系,相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第六 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