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docx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原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一、前言王禹偶一生八黜三贬,贬商州、滁州、黄州。他是北宋官员们贬谪路上的精神领袖。欧阳修贬谪滁州,马上参拜了王元之画像,声称“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谦虚得都忘记了自己的才华是可以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的千古名句。苏轼也给偶像王禹偶写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赞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苏轼表示“愿为执鞭而不可得。冥冥之中,老天爷仿佛听到了苏轼的声音。果然两年后,苏轼就跟偶像王禹偶一前一后,历史性地与黄州相逢了。王禹倩如果跟苏轼同朝为
2、官,肯定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两人无论是出身、性格、文学主张、职业生涯,都出奇的相似。出身农家,崇拜白居易,做过翰林学士王禹偶百黜守直道,苏轼屡贬屡乐道。两人可以称得上是贬谪路上并肩而行的革命同志!王禹偶是欧阳修、苏轼诗文革新运动的老前辈、先驱者。他提倡清新隽永、古雅简淡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文格调清新而旷远。唯一传世的词作就是点绛唇(雨恨雨愁),这也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一下这首小令点绛唇。二、鉴赏王禹偶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成绩是全国高考第一名,皇帝复试中乙科,时年28岁的他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第二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大理评事,属于大理
3、寺正八品官阶,京官兼职地方一把手,何况还是江南苏州繁华之地。王禹他的仕途起步,算是北宋年间考中进士后的高配。苏轼后来也是如此。这首点绛唇,是王禹偶任职长洲知县时期的作品。有人认为,这首词写出了王禹俑“满怀用世的抱负,而屡遭贬谪,壮志难酬。如今流寓江南,面对凄凄秋雨,依依炊烟,怎能不生出无限的哀愁和愤懑呢!”说他是“在屡遭打击、被贬江湖之后,对官场的倾轧是多么厌恶,对朝廷的不辨曲直是多么不平”,因为他“可能想到过要避开污浊的官场,到烟雨江湖上蓑笠一生”,并且还认为“这,不该是牵强附会的揣测吧?”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对王禹倩这首词的牵强附会。第一,这首词是写于王禹偶仕途起步阶段,从成武穷县的县令助理
4、升为长洲富县做一把手县令,何谈屡遭贬谪,壮志难酬呢?第二,从王禹偶留下的关于长洲任上的诗文来看,这是他人生中最为悠闲自在、舒服惬意的三年。此时期的他,为了能在仕途上有进一步发展,一面积极准备中央公务员选拔的制科考试,一面还四处写诗自荐,说他厌恶官场倾轧,想避开污浊的官场,更是从何说起呢?第三,王禹傅携妻儿赴任长洲,一个农村城镇以磨面为生的王禹偶,此时最大的困难来自发展事业,养家糊口。长洲遣兴说:“妻儿莫笑甑中尘,只患功名不患贫。”没钱是肯定的。另一首同题诗作也说:“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年纪老大不小,三十多岁了,且不说没有实现功名,每天还要做这些庸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点绛唇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 雨恨云愁 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