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归纳”学习活动设计.docx
《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归纳”学习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归纳”学习活动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研学心得之归纳学习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归纳学习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二是运用归纳手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认知。从归纳目的看,归纳学习活动有五种类型。一是发现事物特点或规律。二是补充文章的主旨句或结论性语句。三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物特点。四是归纳某个单元或特定知识点,让知识系统化。五是归纳一节课所学。从归纳方法看,归纳学习活动有四种类型。一是点列式归纳。二是列表式归纳。三是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归纳。四是用顺口溜或对联等方式归纳。归纳,是从众多个别事物或纷繁复杂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特征、原则、规律等,是从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活动。归纳,
2、既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我们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归纳”学习活动,充分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呢?一、从归纳目的看“归纳”学习活动设计发现事物的共同特点或规律。将一组事物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共同点,或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发现法”教学,是“归纳思维”训练的最好凭借之一。例如,我们将“(不)批评、(不)宣传、(不)保卫、(不)学习、(不)研究、(不)进行”等一组词语放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研讨,进而归纳出“动词”的基本特点,这就是“归纳”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索发现中,自己归纳出动词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动词。这样的归纳学
3、习,不仅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还培养了它们的创造精神,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补充文章的主旨句或结论性语句。文章的主旨句或结论性语句,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组织学生开展补充文章主旨句的学习活动,也是极好的归纳学习。例如,我们执教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可以让学生合上课本,重新印发删除结论性语句的两篇短文给学生,组织学生研读课文,给文章补充结论性语句,以此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就这两篇短文而言,结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且是跨学科的。学生在充分阅读、研讨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文章的结论,至少表明两点:第一,学生理解了文章用一个学科的证据去说明另一个学科的道理,理解了文章在说明什
4、么。第二,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推理过程。而且,这样的“补充结论”的学习活动,极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推理和归纳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物特点。将长文读短,提炼段落或文章的核心信息,归纳人物、事物、景物特点,总结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等,都是重要的归纳学习活动。例如,王君老师执教邓稼先时,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一个字(奇)概括邓稼先特征,然后再用这个“奇”从不同角度概括邓稼先形象,最后归纳出邓稼先“功勋奇”、“人品奇”、“民族气节奇”、“拼搏精神奇”、人生价值奇”等特点。这样的学习活动,先用源自课文的词语,高度抽象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再具体概括人物的这种精神气质表现在哪里,是分两步的归纳学习活动。再如,王君老
5、师执教散步时,设计了一个“归纳写人方法”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最后,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归纳出神奇的写人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这样的归纳,是对写作方法的高度抽象,而且是一种比较的抽象,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何用“人物语言”写人。归纳某个单元或特定知识点,让知识系统化。当某个知识点零星地分布在教材中时,并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提升认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使之系统化,那么,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就结构化、系统化和得以升级提升了。例如,我们带领学生复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我们可以从“主题”和“人物”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引导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师 心得 归纳 学习 活动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