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I》课程教学方案.docx
《《民法I》课程教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I》课程教学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民法I课程教学方案课程名称:民法I课程编码:B1C12006学 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O上机学时:O 实践学时:16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O个,其中,必修(O )个,选修(O )个开课单位:商学院适用专业:法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稳定 社会秩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法学是解释、适用、发展民法的科学,是法学专 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理及所涉及的基本法 律制度。理解各类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原理及对应的法律规范;对各类民事主体、民事法律 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等制
2、度熟练掌握;理解一般人格权及具体人格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 定;掌握债的发生及担保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法律条文的基础上,能 够对法律进行实践运用,解决实践中涉及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发现实践中存在的相关疑难 问题,并具有初步研究的能力。二、课程培养目标L课程思政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民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石。理解民法典彰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得民法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及时代特征,更体现了中国智慧。民 法的具体制度均是根植于基本国情,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心进行制度设计,不是对国外学说、 制度、理论的照搬。民法具体制度是对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践行。理解民法基本原
3、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将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民法典的立法目的,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 领域的调整范围和辐射面。民法的基本原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基本原则层面的 转化和表达。理解民法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与爱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的一致性;理解民法 是充分尊重、保障人的尊严的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守法护法意识、公平公正的法律素养,维 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目标
4、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理及所涉及的基本法律制度。理解 各类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原理及对应的法律规范;对各类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 诉讼时效等制度熟练掌握;理解一般人格权及具体人格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掌握债的 发生的相关法律规定。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法学的思维方式、法律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具有 运用民法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法学领域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自 主学习能力课程目标5.具备实务工作所必需的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毕业要求指标点1、2、3
5、、4、5、6,具体如 下: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 目标毕业要求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内容教学内容支撑 强度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11.基本价 值观素养1-2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第1、2章M22.综合知 识能力2.2牢固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与基 础知识,熟悉民法典及其他 单行法中的相关规定。第 2、 3、 4、5、 6、 7、8、 9、 10、11、 12、 13章H33.实践应用 能力3-1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 处理问题的能力。第 2、 3、 4、5、 6、 8、9、 11、 12、13章H4.55.6.学习与 沟通能力5-26-3具备实务工作所必需的合作 能力和沟
6、通交流能力。能够 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主 学习第 3、 4、 5、6、 8、 9、11、 12、 13章H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民法概述(支撑课程目标第1、2、3条)1.1 民法的概念1.2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1.3 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和体系1.4 民法的性质1.5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1.6 民法的渊源1.7 民法的适用教学要求:通过介绍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使学生对民法的调整范围有初步的 理解。要求学生掌握民法典的编撰和体系,对民法典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讲解民法的性 质,用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民法的性质,理解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联系与区别。要求学生 掌握民法的渊源,明确民法在
7、其他法律中的具体体现。理解民法在时间、空间、对人的适用 范围,对民法的适用有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了解民法典的编撰和体系,民法 总论在民法典中的地位;民法的私法性质,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民法的适用范围,案例分析的基本思维,形成解决民法案例的初步思维模式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教学手段:讲授、点评作业形式:课外阅读、线上作业(路径:超星平台-民法I课程-作业)第2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支撑课程目标第1、2、3条)2.1 概述2.2 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2.3 平等原则2.4 意思自治原则2.5 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法I 民法 课程 教学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