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docx
《慢性肺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肺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慢性肺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摘要 慢性肺动脉狭窄(CPA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 脉血管横截面积部分或完全丢失。CPAS的症状取决于肺动脉狭窄 的程度、数量和持续时间,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肺动脉压力升 高、右心衰竭及死亡。CPAS病因复杂,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 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该文对CPA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和治疗进行了总结。基层全科医师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对 于CPAS患者的筛查与早期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 中应对该病提高警惕。慢性肺动脉狭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减少 或丢失,其临床症状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数量和病 程。如不及时干预,会导
2、致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右心衰竭甚至 死亡。CPAS病因复杂,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 漏诊、误诊,而肺动脉狭窄导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肺动脉 与右心失耦联是他们共同的病理生理学过程。CPAS主要包括慢性 血栓栓塞性肺疾病、纤维纵隔炎导致的肺血管狭窄和大动脉炎累 及肺动脉导致肺动脉狭窄。CPAS可导致肺高血压,2022年欧洲心 脏病学会(ESC) /欧洲呼吸学会(ERS)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将CTEPD和TA-PAS导致的肺高血压归于第四大类肺高血压,将 FM-PVS导致的肺高血压归于第五大类肺高血压。本文对CPAS的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论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
3、 此类疾病早期识别与处理的能力。一、CPAS的病因学CPAS病因多样,肺动脉管腔内机化血栓、肿瘤等堵塞肺动脉, 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导致肺动脉管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肺动 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或肿瘤等压迫肺动脉,肺动脉先天发育异常 等因素均可导致肺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1 . CTEPD: CTEPD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常见的诱因包括深 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甲状 腺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永久起搏器植入、心房脑室分流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是CTEPD的一种临床表型,也是慢性肺 动脉狭窄导致肺高血压的最常见类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 肺栓塞后CTEP
4、H的发生率为0.56%508%除了肺动脉的机械性 阻塞外,一些患者还会发生肺小血管病变(肺血管重构)。2 . FM-PVS:纤维纵隔炎是纵隔内纤维组织浸润性增生,包裹、 压迫肺动脉引起狭窄,常同时合并支气管狭窄,部分患者还会合 并肺静脉狭窄、上腔静脉狭窄等。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和结核分 枝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根据是否合并肺静脉狭窄,可 将FM分为动脉型(I型)、静脉型(H型)和混合型(III型)。 一项纳入了 80例FM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肺动脉受累者占42% 7 o本课题组早期的队列研究发现,91例FM患者肺动脉均受 累,其中83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三40 mmHg (1 mmHg=0
5、. 133 kPa) 03 .大动脉炎:Takayasu大动脉炎在亚洲人群中常见,尤其 是年轻女性。TA属于肉芽肿性炎症,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血管壁 水肿、细胞外基质沉积、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内外膜增厚以及附 壁血栓形成是动脉狭窄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慢性期多为动脉全 层纤维化,伴有新生血管化、瘢痕及动脉瘤形成。一项研究纳入 了 140名TA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41.4 岁,女性居多(81%) o多项病例系列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 TA因累及肺动脉导致肺动脉高压。此外,巨细胞动脉炎同样也属 于血管壁肉芽肿性炎症,几乎只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以 白人女性常见,这是区分二者的
6、主要流行病学特征。4 .外周肺动脉狭窄:PPAS病理生理机制是肺动脉平滑肌过度 增生导致管壁不均匀增厚,外弹性膜缩窄。PPAS可以是孤立的, 也可以同时伴有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等狭窄。外周肺动脉 狭窄的病因包括WiIIianIS-BeUren综合征、AIagille综合征、弹 性蛋白动脉病和DiGeorge综合征等。5 .先天性肺动脉狭窄:胎儿时期先天性肺血管发育异常也可 导致肺动脉狭窄,此类患儿通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为 法洛四联症。先天性肺动脉狭窄占初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3.5%10%6 .其他:除了血栓堵塞肺动脉以外,肺动脉肉瘤也可导致肺 动脉狭窄,内膜来源的肉瘤最常见于肺动脉
7、,通常起源于肺动脉 干,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段多见。多数患者在确诊前因被误 诊为肺栓塞而行抗凝治疗,对抗凝治疗没有反应或无法确认血栓 来源的患者应警惕此病。另外,包虫栓塞亦可引起肺动脉狭窄, 纵隔肿瘤等外部压迫也可引起肺动脉狭窄。二、CPAS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机制管腔有效横截面积减少是CPAS引起肺高血压的主要机制。肺 血管床的储备功能强大,总的肺血管横截面积被阻塞30%50%以 上时,肺动脉压力才会上升。因此,在肺动脉压力升高之前,可 能已经存在肺动脉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可能已受到 影响。此外,血流重新分布导致的非狭窄血管远端重构也参与了 肺动脉压力升高的过程,不同类型的CPA
8、S患者非狭窄血管远端重 构程度似乎并不相同。三、CPAS的临床表现及分期CPAS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 会出现运动能力降低,即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出现肺高血压和右 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其他与病因有关的症状还包括:CTEPD患 者可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TA患者常合并主动脉及其分支病 变,同时出现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双侧血压不一致;FM患者可 累及支气管、食管、肺静脉、上腔静脉等,出现咳嗽、吞咽困难、 顽固性胸腔积液、上腔静脉综合征、肺不张等症状和体征。不同 病因导致CPAS的共同病理生理学过程为肺血管阻力逐渐升高、右 心后负荷不断加重、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肺动脉 狭窄 诊断 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