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g-C3N4界面层调控锂金属沉积行为的厚度依赖性.docx
《二维g-C3N4界面层调控锂金属沉积行为的厚度依赖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维g-C3N4界面层调控锂金属沉积行为的厚度依赖性.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二维g-C3g界面层调控锂金属沉积行为的厚度依赖性目录1 .【研究背景】12 .【工作介绍】13 .【内容表述】24 .【结论】61 .【研究背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领域对可持续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极大地推动了锂离子电池 以外的下一代电池系统的发展。在众多候选电池体系中,锂金属电池因其在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选 择。然而,锂金属的超高电化学活性导致其一旦接触电解质就会立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成 分复杂、结构不稳定的天然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l)层;充电/放电过程中不均匀的Li沉积和 无限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原生SEl的连续破损/重整,导致电解质消耗迅速。最终,库仑效率急 剧下降,锂
2、枝晶不受控制地生长,威胁到锂金属电池的寿命和安全。设计一种具有高均匀性和优异稳定性的人工SEI,以保护均匀的锂沉积/剥离,并确保锂 金属负极的高可逆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使用物理化学性质可调的二维(2D)材料构建人 工界面层是制备高性能锂金属负极的一种有效策略。然而,二维材料在SEl形成过程中的结 构演变以及厚度对电荷传输的影响仍有待探究。2 .【工作介绍】近日,天目山实验室翟朋博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王天帅副教授,北航宫勇吉教授等人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厚度可控的(I-Ioo nm)g-C3N4层,并将其用于铜箔集流体的改性, 详细探究了 g(3N4层的厚度对电子/离子传输及锂金属沉积行
3、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较薄的g(3N4层(2nm)容易被电子隧穿,且在锂离子通量的影响下迅速分 解和破碎,失去其作为人工界面层的作用;而较厚的gC3S层(50nm)阻碍锂离子的传输, 进而阻止人工界面层下侧的锂金属沉积。值得注意的是,具有中等厚度(IOnm)的g3N4层主导了稳定的g-C3N4Li3N复合人工 SEl的生成,并实现了快速的锂离子传输,从而诱导了均匀的锂沉积。基于此,中等厚度(Ionm)g-C3N4层改性后的锂金属负极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均展现出 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天目山实验室研究员翟朋 博,博士研究生何倩
4、倩,江华宁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3 .【内容表述】1 .不同厚度g-C3N4层修饰的电极制备与表征首先,以双鼠胺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 积(CVD)的方法在硅片表面均匀生长g-C3N4层。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即可实现g-C3N4层在I-IOOnm范围内的可控调节(图la-b)o随后利用PMMA辅助转移法,将不同厚度的g-C3N4层转移至铜箔表面,获得工作电极。本项研究中,挑选了三种厚度(2nm, 10nm, 50nm)的g-C3N4层作为研究对象,所修饰 的工作电极分别标注为t-CN/Cu, M-CN/Cu和T-CNCuo相关形貌及成分表征结果显示,g(3N4层/(a)Increaing reac
5、tion timeDicyandiamideS500 C Ih CVDI transfer transferGBare CuI-ChVCuMAtmosphere Ar; 50 SOCm0 Reacbon temperature. 773.15 K010M4050,MuReaction time (min)I RlC1S500 nm290288286284282Binding energy (eV) Rawdatd(.ne) X4aUeC-NIS RawdataM*CNCuAFitbgBinding energy (eV)图1不同厚度g(3N4层修饰的铜箔电极的制备及相关结构表征2 .锂金属沉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维 C3N4 界面 调控 金属 沉积 行为 厚度 依赖性
